每年五六月,北部梅雨季的濕熱帶來蚊子大軍,好幾夜無法安眠的情況下,我決定在某日下班後直接尋找電器賣場買支電蚊拍。
仔細回想才發現,我從來沒有在實體電器賣場購買過電器!真是台北庶民大驚奇!

相信很多人購買小家電的場域已從實體電器賣場轉換成線上購物平台,甚至像全國、燦坤這樣的連鎖家電3C賣場也有自己的線上購物網站,實體電器行在現今社會存在就像實體書店一樣瀕危,店還是在,甚至還是有客人上門,但不少也是在實體空間欣賞一番後,回網路平台購買的消費選擇。
雖然商品銷售的功能可能不如過往,但有些傳統電器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就是:維修! 尤其是現在這個維修者難尋而原廠不一定願意維修的時代,從銷售到維修一條龍的貼心服務,是很多長輩無法捨棄傳統電器行的很重要原因!

即使是在別處購買的電器,也有不少消費者會帶著壞家電來傳統電器行求救,這讓原本只是電器行額外的售後服務,變成一個很重要的『附加價值』!

三十好幾的我,沒有什麼與傳統電器行互動的經驗,小時候家電輪不到我買,長大之後通常就直接網路電商購買,或是在募資管道、網路團購的方式取得。反而都是在搜集修理地圖資料時才有機會拜訪電器行,但那也是因為電器行所提供的修理服務。

因此我一直很想了解電器行,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存在,是怎麼誕生的?或者是,『要怎麼樣才能經營一間電器行?』

這個問題埋在心裡很久,直到有天宇宙媒人來牽線,一位來自屏東潮州的電器行千金循線找到修理站,電話裡相談甚歡,於是約定找天要下去屏東拜訪。

從大同員工到成為經銷商

這次來拜訪的是位於屏東潮州的潤懋電器行!

潤懋電器行的本體是大同的經銷商,民國77年開業,中間搬過一次店址,一直是潮州小鎮上受人信賴的電器行。店裡的商品陳列整齊而“澎湃”,就是這種“生氣蓬勃”的商品陳列氣氛,讓當年帶領大同員工與其他經銷商同仁前來視察的大同總經理大力讚賞!

傅爸爸與傅媽媽

「總經理看了覺得很對啊!跟其他員工說:『大同3C的店面就是要這樣陳列商品,要很有精神很有生氣的感覺!』」,傅爸爸熱情的跟我們說明當時情況,雖然口罩擋著笑容,但眼神可是充滿頭家的自豪!原來當時是大同直營的服務站正準備要轉型成大同3C門市,總經理帶著同仁來潤懋參觀地方經銷店家。
「所以,大同3C跟經銷店家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傅爸爸說,大同3C的前身是大同的服務站,就是直營店的概念,以販售較高價、可提供分期的商品為主,經銷商就是現金價,兩種不同的經營設定讓直營店與經銷店各有銷售機會。
早年傅爸爸也是服務站的大同員工,當時公司有個拓點政策,鼓勵大同員工出來開設經銷店,除了提供七十萬不用利息的商品(減輕員工開業的負擔,提供第一波總價七十萬元的商品,爾後可以分期償還給公司),還有研習課程(針對商品維修與新產品介紹等)、銷售獎勵與獎金等制度。
遙想當年,傅爸很感念公司所提出的獎勵政策,對公司與初創業的員工來說是雙贏局面,讓兩手空空的新婚夫妻有機會從頭開始打拼。

台灣電器產業小科普

(本段內容節錄自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對家電產業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這裡閱讀!)

這裡先來科普一下台灣的電器產業演進背景! 台灣的家電產業發展,從民國50年代的半封閉國內市場(對家電產品的進口管制與高關稅),隨著國民所得提高,家電產品的銷售與需求都逐漸增加。爾後因為家電製造技術受限於日本業者(掌握了關鍵的技術與零件),台灣業者觀察到本土市場的獨特品味與需求後,開始重視產品的工業設計。接著在民國60年代晚期,民間的家電業者逐漸發展成集團,也開始有能力研發與設計,積極開拓島內市場。

但在民國70年代,面臨到了來自國際的挑戰,貿易自由化的浪潮,開始要求台灣等新興工業國家放棄對匯率、關稅的干預,而國內也要求希望能以正常的價格購買到國外家電,兩方的壓力之下,政府開始放手管制,關稅逐年降低。貿易自由化後,國產家電相對於國外進口家電的價格優勢不再,民國76年之後,進口家電在台灣的市佔率大幅成長,國內業者的直接生產量幾乎減少一半。 其他影響家電產業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勞動力不足、中國改革開放後掀起的工廠外移潮(之後也往東南亞國家遷廠)、海外銷售區域受限等等,使得台灣家電的外銷市佔率節節敗退。

我們再把眼睛看回來台灣島內,相比現今的家電價格逐漸親民,在民國70年代,家電還屬於相對高價的商品,(根據傅爸爸的回憶,當時的冰箱價格其實跟現在差不多,對比起陽春麵價格漲幅,可見當年家電還真是高級商品!!)這樣充滿挑戰的銷售環境下,傅爸與太太就這樣成為了大同企業的“小蜜蜂”,開始了為公司也為自己家庭努力奮鬥的精彩旅程!

夫婦同心 齊利斷金

第一代潤懋的位置是現在潮州車站附近的麥當勞周邊,當時即是潮州人潮熱鬧的中心,因此租金較高,一個月就要一萬三(三年後漲到1.8萬),房東要求一次繳交半年,外加三個月押金,所以經營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對沒有任何家電銷售相關經驗的傅媽媽來說,才剛結婚就要跟先生一同扛起這樣重擔,一開始還真的很沒自信,不確定是否可以成功。

除了定點的店面,兩人還曾開著小貨車,將家電搬去其他地方舉辦銷售會,主動出擊招攬客人,傅爸爸也不時回總公司進修家電維修的技術,後來更考取冷氣安裝技術人員的執照,提升自身專業技能。

友善熱情的服務能量漸漸打開潤懋電器行的名聲,在地居民有電器需求,不管是購入新品或者維修保養,都會想到潤懋。而過往被貨款貸款追著跑、一邊生養四個子女一邊服務客人的忙碌艱辛,此刻可以在訪談時與外人談笑輕鬆的分享,但想當年肯定是咬緊牙關,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經營關卡。

這位男子談話途中跑去修理電鍋

雖然店址在屏東,但每年的新品發表會,總公司都會包車北上,發表會上除了介紹新的商品,還有銷售業績的頒獎典禮,潤懋這個小店的成績驚人,傅爸跟我們解釋了大同頒發的獎狀上驚人的巧思! 傅爸:「這都是999純金的粉喔!你仔細看!」

看得我們目瞪口呆,十分奢華的獎狀,可以想見當年在台上領獎的瞬間,肯定是意氣風發到了極點!

業績長紅的背後,是因為民生經濟起飛,荷包豐厚,願意購買電器來改善生活體驗,但同時間,家電製造廠商不斷的工廠外移,壓低成本以利最大化銷售成績,再加上品牌越來越多元的百家爭鳴,面對家樂福、大潤發一類的大賣場低價下殺與多種品牌集合銷售策略,再加上電商崛起,傳統電器行的挑戰不少。

傅爸說同期一起出來開店做大同經銷的電器行,店面都收了,目前潮州周邊大概就剩他這間了。

2000年至2006年間,大同將原本的服務站轉型為大同3C,除了原有的自製商品,也代理了SONY、LG、PHILIPS、HP、acer、Panasonic、Hitachi等等多家國際品牌家電。所以現在除了原有的大同3C直營門市,傅家的潤懋電器行也可以買到大同以外的品牌家電。而在現今的小家電銷售大混戰中,對消費者而言,選擇五花八門,網路賣場下單便利、可去的實體賣場選擇也變多,售價極度兩極化,高價的家電主打工藝價值、使用者品味,而有些小家電甚至比一顆重乳酪起司蛋糕還便宜,顯得有點被市場機制拋在後頭的傳統電器行,該用什麼定位來站穩腳步呢?

瀕臨絕種的電器維修師傅,有些產地就在傳統電器行

比價是消費者天性,有人說實體書店只是用來翻閱書籍的地方,確定要買再去博X來下單,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行為也發生在傳統電器行裡。

『通常修最多的是什麼小家電呢?』

『電鍋還是最多的,也會有風扇之類的小家電,但風扇通常只要壞馬達,維修就不划算了,我們也會勸客人不要修。』

傅爸爸觀察這幾年會來店裡客人有兩種轉變,一種是來店裡走走看看,詢問詢問後回家上網購買,還有一種是帶著壞掉電器前來尋求維修協助,不是在店裡購買的家電也會帶來,因為直接送來修是最直覺的解決方式。畢竟有些原廠維修的門檻令人難以親近,很有可能花了運費與溝通往來的時間成本後,發現零件停產或原廠拒修等等情境,實在是令人挫敗感很大。

老一輩的消費者會習慣將電器的售後維修一起視為電器行應該要一起協助的服務,有收費沒關係,但至少電器有人照顧,但現在的電器業者不一定會將售後維修視作必要服務,有期限的保固可能意味過保後拒修、沒有維修部門的品牌變相成為家電快時尚……需求會自己找到出口,沒人承接的小家電壞東西,最終會在街頭巷尾,最親近的電器行找到救贖。

雖然說的確有點像是替原廠擦屁股,但親切的傅爸一家始終認為,能夠提供維修服務,是一件重要的事,也許是信任感,一種需求的寄託,在現今維修師傅難尋的世代,若有人能修,此人必定是世間活菩薩(此言真的不誇張!!!),能夠維修小家電的地方,才是電器天堂!

在搜集資料時,我看到一篇2018年的網路求助貼文,文章標題是『電器行的未來』,作者是一位年近30的電器行之子,家中電器行已經開業30多年了,除了販售新品也有兼做修理保養,未來會接手幫忙經營,但由於電器行真的越來越難做,考慮是否要重新裝潢較為傳統的店面,或者是要改做其他事業。從作者的文字裡感受到對未來的困惑,底下網友們給出很多意見,歸納起來重點:

1.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網路、量販店通路。
2.傳統電器行的銷售已經不是主體,維修服務才是留住客人的重要服務。

雖然不知道這位電器行二代小開最後是否聽取網友的意見,往修理的專業邁進,但顯然『尋找好的電器維修師傅』已成為整個社會共識了!

愛的滾動讓維修師傅永遠存在

一句老話,時代的巨輪不會停止轉動,也有人說:滾石不生苔。 那麼,滾動的動力是從何而來?人類社會的運作系統裡有個很重要的驅動力就是『需求』,我們的前進與改革大多都是依著需求產生,而需求是個中性的詞,可能是為了總體的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未來,也可能只是滿足金字塔頂端的巨型富豪/財團的渴望而生。 而在人造產品的演進歷史中,總是有兩個不同方向的需求在牽制、影響製造工業的路線,一條是追求產值最大化,一條則是對於產品的品質與壽命最大化的追求。兩種思維的拉扯其實反映了兩種價值觀,而它們並不完全的互相對立,有時候只是比例的不同,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 我想,只有一種價值觀存在的經營模式,想必很難健康的生存,像潤懋這樣的電器行,絕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是很適切的補足了目前家電製造商維修外包的經營模式缺失,也是補足了附近民眾的家電維修需求。

或許我們都該仔細的思考跟如何跟著巨輪一起持續滾動的方式,在維持友善環境與商業利益的最大值平衡下,一個最能利益眾生的好的滾動法! 實在很感謝能有這個機會能跟傅家人坐下來促膝長談,收集這些有趣的店鋪經營歷史,衷心祝福潤懋生意興隆!持續照顧潮州的小家電!

潤懋電器行
小家電販售與維修

地址:屏東縣潮州鎮中洲路200號
營業時間:週一-六, 09:00-21:00
聯絡電話:08 789 6988

修理站補充:

關於電器行轉型方向,還有另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台南的水水家電,由家族的第三代接手,換上極具特色的裝潢,一改以往傳統電器行給人的灰噗噗印象,突出電器行的『選物』角色,精選功能與外型皆突出的家電,讓家電行本身也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品牌,吸引不少以往不會踏入電器行的族群目光!

參考資料:

全國電子報告
台灣工業發展網站大同企業網站
大同3C
苦勞網:國貨第一品牌到外移

本文攝影協力:吳佳穎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