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攝影 蘇菜日記
捷運藍線末端的南港展覽館站已經夠遠了,還要再從該站坐公車到最後一站「舊庄」,底站中的底站,下公車後要拐好幾個彎到名為「林森」的菜市場,進了菜市場還得無視大腸麵線、現捏魚丸、天津蔥抓餅、直直走到最底,到底一大早我帶著一把壞掉的傘來這裡幹嘛啊!
市場的最後頭,停著一輛小貨車,據傳車主每天清晨五點就打赤膊在附近山坡健走,他七點鐘回到市場,打開車廂門和車斗,高處掛上直傘,低處放滿折疊傘,只留車廂邊一小區塊當工作平台,這就是(終於找到了的)修傘阿伯的攤位是也。
除了當作傘的展售架,整台車也是阿伯的材料供應廠,修傘四十幾年,蒐集了各種傘拆下的零件,比如最常見的傘骨斷掉,無論何種材質顏色尺寸,阿伯都找得到一模一樣的二手替代傘骨。剪掉舊螺絲、裝上替代傘骨,最後在傘骨和傘布交接處縫幾針,三分鐘完成,客人總是把壞傘放在攤上,就去逛市場,或到對面買蘿蔔絲餅,不過通常是蘿蔔絲餅還沒排到,傘就修好了。
(站長:真的好好吃!!!!)
適逢週末加以前日大雨,今早一開攤光是兩個小時內,客人送來的傘就集所有壞掉的情況之大成,工事囊括:替換斷掉的傘骨、傘骨斷掉前預先補強、補傘布破洞、換傘柄、黏合傘笠、回答開傘疑難,不過阿伯表示,颱風隔天那才叫崩潰,面對客人欲拒卻得迎,早上六點站到下午兩點,如果有什麼值得慶幸的,那就是幸好這兩年都沒有颱風。
阿伯說,懂了傘的構造,修傘原理都差不多,沒有難易之分,只有費工與否,最麻煩的是傘軸上的細鐵絲斷掉,得把整隻傘拆開,換上新鐵絲再組裝回去,「比種田還麻煩」。說麻煩,麻煩到,兩隻要打掉重練的傘就送上來了,阿伯語重心長的對客人說:「這個真的很難處理……修好可能要五十塊。」客人愣了一下才連忙點頭,心裡大概OS:「我以為五百塊咧。」看阿伯拆傘如庖丁解牛,關鍵處幾處使力,不消一分鐘,一把牢固的傘就散了,所謂「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就是這把傘的寫照。
(師傅的修傘工具,有些也是自己改造過的,陪伴修傘歲月悠久,十分勇健!)
每項修理的最後,阿伯都會一邊交代「風很大拿低一點」、「傘不晾乾容易壞」,一邊加碼附上全套健檢,喬一下歪掉的中軸、傘頭加一圈黏膠防漏水,發現魔鬼氈不黏了,就縫上一塊新的魔鬼氈。更換鐵絲時,阿伯還會以粗鐵絲替代一般製傘工廠慣用的細鐵絲,易斷的鋁製傘骨也盡量以鋼材取代,因此修好的傘老是比壞掉前更好用,「打斷顛倒勇」阿伯說。
這時又有人送來一把傘,阿伯臉上寫著沒救兩字,嘴上依然問客人:「這個修起來要一百塊喔,你還要修嗎?」阿伯事後說,其實那把傘已經壞到不如投胎,畢竟如果「全部拆開再重新組裝」的繁瑣工序都只收五十塊,壞到一百塊的程度還真是不值人工,可是客人想修,他就做。本來覺得在這個一把傘平均不到一百塊就能取得的年代,到底還有誰要大費周章把傘送修,但光是一天的來客量就足以證明,阿伯願意修,客人也會起惜物之心,反之亦然。
阿伯的修傘費用,一般狀況下從免費到五十元不等,根本不是個賺錢生意,這台修傘貨車停在市場內,比較像是在提醒大家,壞掉的傘不是只有丟掉一途。阿伯的攤位顧客多,常上門的老客戶卻不多,畢竟傘越修越好,客人通常修過一次,就再也不必來了。再來的,大概都是又買的另一把傘壞了。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願意一大早帶著一把壞掉的傘,從底站坐到底站,無視大腸麵線、現捏魚丸、天津蔥抓餅,直直走到市場尾的緣故。
修理站備註:
本文為『探訪修理秘境:林森市場雨傘伯』的職人紀錄,由心思一直放在菜市場的蘇菜日記撰寫,走訪吃喝在全台各個菜市場,作者也在鄉間小路雜誌寫下諸多市場的奇聞實錄!
林森市場的呂師傅過去也替我們開設過修理雨傘課程,想要給師傅修傘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維修資訊,目前在修理地圖上也可以搜尋得到!
呂師父修傘
地址:南港林森市場內(可google導航,汐止區大坑街)
營業時間:每週二三五六日,09:00~12:30
電話:0937195813
(週一與週四會各在南港區興南街84號與86號維修)
這位修傘師傅真的很棒,值得推廣,感謝您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