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ght Bulb Conspiracy

導演:Cosima Dannoritzer

在年節期間認真的看完這部片子,公視的主題之夜將它介紹給台灣觀眾,不知道當初看得人多不多,但是這類型的好紀錄片總能細水長流,在網路轉貼之間持續的影響很多很多人。

影片的主角很多:燈泡、印表機、福特T型車、ipod……這些物品都是計畫性汰舊的產物,它們與我們都是受害者。

計畫性汰舊是什麼呢?英文的原文就是planned obsolescence,就是產品在設計階段,就已經先在設計上,計畫商品的“壽命”有多長,也就是產品在開始使用多久之後會無法使用(毀損、需要更換零件……等等原因),也就是現在大家常聽到的“產品生命週期”,延伸出來的就是“保固期”的概念。 科技越來越進步,理當來說,我們所使用的東西,品質應該會越來越好,但怎麼現代的產品反而比過去的東西更不耐用呢?這都是消費社會之下的商人手段,有人說是為了刺激經濟,為了讓人人都有工作,這是正面的說法,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燈泡。

影片從燈泡說起,一顆從1901年就開始亮著的燈泡,在加州的Livermore,到現在已經超過100年的壽命,這顆長壽的燈泡是在1895年組裝的。當愛迪生在1881年出售第一盞商用燈泡時即宣稱該燈泡可以使用1500小時,接著差不多的時期,當時製造的燈泡已經可以達到2500小時。在1924年,歐司朗、飛利浦、通用電子等當時的燈泡製造商,密室討論打算控制燈泡製造業,這計畫就是“太陽神計畫”(Phoebus cartel),計畫個別將燈泡時數控制在1000小時以內,到了1940年代,1000小時已成為燈泡標準壽命,1942年,這個數次更名已逃避眾人目光的計畫被美國政府揭發,美國政府控告通用電子,經過11年的纏訟,通用敗訴,但是市面上的燈泡產品並沒有因為這個判決而有所改變,燈泡壽命還是大致維持在1000小時,在這段時間裡,科技進步,許多發明家都已研發出更為長壽的燈絲並取得專利,但是卻沒有一項被成功研發為商品。太陽神計畫像是一隻幕後黑手,令人難以掌握,持續操控燈泡市場……

福特T型車。

T型車設計宗旨就是可靠與耐用,而且價錢便宜一般人皆可負擔。第一部T型車在1908年被製造出來,到了1920年,世界一半的汽車都是T型車,T型車的外觀雖然不討喜,但是隨著這部車的蓬勃生產,亨利福特所堅持的理念與精神在生產線上一一被實現,像是支付員工高薪來讓他們有消費力進而拉動市場需求、生產線裝配的概念……等等。面對像福特這樣強大的對手,通用汽車想出另一種步數,他們大幅改造雪佛蘭的外觀,再以低價賣出,推出年度概念車的做法,目標是希望消費者每三年可以換一部車,相較於外型永遠不變的T型車,這種做法讓消費者有了更“好看”的選擇。1927年T型車下市,之後福特公司採用跟通用一樣的模式,開始重視車型的外觀,汽車業開始蓬勃發展,經濟起飛。

好景不長,1929年華爾街崩垮,美國進入大蕭條,這時候計畫性汰舊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但是未獲得重視,到了1950年代,這個概念捲土重來,不過是透過商業計畫來誘導消費者“自行淘汰舊商品”,源自慾望的“想要”,透過設計與行銷,誘導消費者去追逐新品,這樣的想法為今日的消費社會奠下基礎–成長,成了消費型社會的宗旨。

設計師們當然也產生疑惑與分歧,大家激辯著計畫性汰舊是否道德?倚著科技與創新來設計好商品,為人類社會帶來進步與便利,本是每個設計師心所嚮往,也是這份職業的目標,1950年代,杜邦的設計師設計出極為堅韌的絲襪,不易破損,好穿耐用,但是長官卻要求他們回到過去的模式,製造不太耐用的絲襪,工廠才不至於倒閉,老派的設計師相信自己應該製造出不會壞的好商品,新一代設計師覺得要回歸市場驅策,製造會壞的商品,降低成本,或者把心思花在做出更多花俏的樣式上,最終,新一代的設計師當道。 現在,每三分鐘就有一個新商品產生,物品的生產速度決定社會的繁榮力,道德不再是考慮的項目,在有限的地球環境下,這種生活方式實在是有很大的問題。

過去,在地球資源豐富尚未探底的時代,人類努力追求經濟上的成長,無限上綱的消耗資源,計畫性汰舊的觀念成為解救經濟的手段。但是現在社會普遍都有地球資源匱乏的共識,可是這個概念依舊在市場上盛行,大部份的商人不願意改變策略,依舊把計畫性汰舊當作賺錢的唯一規章,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每分每秒被大量的行銷文宣與廣告影像,明示暗示,不停的洗腦,越來越多的款式與型號,不代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選擇權,因為商品的品質被製造商嚴格控制在一定水準之下,也就是我們在大多時候,都無法選擇“更好的商品”,因為這不在選項之內。 但這不代表現在消費者只能活在商人的控制之中。

印表機。

紀錄片的另一位主角是印表機。有個人發現自己的印表機壞了,他拿去找維修人員,他們都告訴他,機器已經無法維修,不如換一台新的比較划算,但是這位先生不願放棄,於是他回家翻了使用手冊,發現裡面完全沒有提到任何關於這樣的印表機故障問題,他打電話給客服,也是得到一樣的回應:買一台新的比較划算。於是他上網找資料,發現很多人遇到跟他一樣的問題,不是印表機的零件故障、墨水沒水,機器本身都沒有問題,但是就是無法使用,後來他發現,印表機深處有個晶片–電子可抹除式記憶體(eeprom),它的功能就是計算印表機的使用次數,一旦到達原廠所設定的次數,就會開始阻斷印表機的功能,使其無法再使用,他同時也發現一個俄羅斯網站,站長同樣也是因為計畫性汰舊的受害者,於是他寫了一個免費程式讓大家自由下載,可以用來讓晶片的計數歸零。於是這位先生他下載了,執行,然後印表機就恢復功能了!(有人將程式翻譯成繁體中文

ipod.

有位紐約年輕人在2003年買了一台ipod,在使用了18個月之後,電池壞了,他打電話向蘋果求救,但是對方卻建議他,蘋果無法幫他更換電池,不如直接買一台新的ipod吧。這名年輕人叫做Casey Neistat,於是他跟兄弟一起拍了一支短片,在街頭ipod廣告上塗鴉,揭發蘋果的“dirty secret”,一台ipod的單價不低,而蘋果竟然以如此拙劣的計畫性汰舊手段,來迫使消費者不停的購買更多ipod,這樣的信息迅速獲得廣大民眾的注意,有律師也注意到了,於是開始號召大家共同控告蘋果,告訴在2003年正式提起,透過蘋果提供的電池設計文件,本身的設計就是要讓電池無法使用很久。 案子最後沒有走完法律程序,雙方和解,蘋果願意賠償提告的成千上萬原告,並給與禮卷,於是,蘋果贏了面子,也保住這群蘋果使用者,大公司的手段成功。蘋果一向都主張自己的年輕與科技創新形象,為何沒有更換電池的服務?顯而易見的,因為他們還是應用著計畫性汰舊的觀念,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道德?環保?再說吧。

迦納的電子廢棄物(electronic waste in Ghana)-點選照片可至原出處

中國貴嶼的電子廢棄物-點選照片可至原出處

每天有成千上萬噸的電子廢棄物被運送到第三世界國家,國際法規禁止這樣的行為,但是商人稱這些廢棄物為“二手貨”,將這些“二手貨”運到貧窮國家的行為,是為了要拉近他們與進步國家之間的“數位落差”,前提是要這些二手電腦、手機、電視機之類的還能用,但很顯然的這只是一場官商勾結的大笑話,商人在貨櫃前面放置看起來還不錯的電子產品,後面則全是垃圾。運抵迦納的電子廢棄物中,超過八成是無法被修復的,當地一位從事二手電腦維修與買賣的迦納人說,他不懂西方世界用過即丟的想法。滿貨櫃的電子垃圾被丟棄在當地垃圾場,貧窮者在這裡尋找廢金屬,燃燒塑膠外殼已取得裡面的金屬線,廢氣傷害到它們的健康,別人的垃圾也污染了自己的環境,這樣會不會太過“便利”?

1981年東柏林的的燈泡公司推出一款長壽燈泡,製造商在商展上介紹這款燈泡,希望介紹給西方世界的買主,但他們的反應是:你會害自己失去工作。東德工程師則回應:相反的,因為我們不浪費鎢,節約資源,而能保住工作。(在共產統治下的東德,因為資源短缺,國家掌控一切包括經濟市場,官方規定冰箱與洗衣機必須要能使用25年。)

我們必須看清楚現今的消費社會帶給環境與人類禍害,想出一些對策,或許是商業轉型,許多公司已經看到遠景,願意往綠色經濟的大路邁進,像是飛利浦的曾孫所領軍的研發計畫,希望製造出可以用25年的led燈泡;或者是從一個聰明的消費者開始當起,識破商人的手法,思考需求與慾望的差別與界限,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影片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如果幸福需要仰賴消費程度,那我們應該會非常快樂,因為比起馬克斯時代,我們的消費量達到26倍,但我們並沒有快樂26倍,不是嗎?

甘地:這世界大到可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卻小到無法滿足某些人的貪婪。

這支紀錄片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從時代脈絡來看,消費社會的演進史,過度追求成長讓人類與環境受盡苦頭(除了商人以外)。

還記得在巷弄間尋找修理店鋪時,找到兩間招牌寫著修收錄音機的商店,第一間商店告訴我說,收音機不要拿來修了,不合(成本)啦~買台新的比較好,另一間商店老闆認真的低頭修理機器,小聲的請我把壞收音機拿來看看再說。那天下午我想著,時代洪流不只沖走黑膠、卡帶,更會將這些收音機一併沖走,更別說錄影帶、vcd之類的過氣東西,社會的進步像是飢餓巨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大口咬碎摧毀再說,但是總有人喜歡細細品嘗,然後多加反芻體會食物的美好,如果進步與成長不是這麼具有毀滅性,那該有多好…… 新的一年,許下新年願望的同時,期望大家都能過著真正快樂滿足的生活!

by 大雄

12 Comments

  1. Pingback: 取捨的智慧–電燈泡的陰謀(整理、心得、反思) « RecycleBase's Blog

  2. Pingback: 痴情漢的心,斷捨離的魂 | 城市修理站

  3. Pingback: 2013.09.14 雲和巷弄修理小旅行~ | 城市修理站

  4. Pingback: 2013.09.14 雲和巷弄修理小旅行~ | RecycleBase's Blog

  5. Pingback: 城市修理站年度回顧! | 城市修理站

  6. Pingback: 城市修理站 年度回顧! | RecycleBase's Blog

  7. 我的ipod就用了十年
    還在服役
    壞了就自己動手修好他
    有啥問題?
    反正都怪商人就好了
    還不自己想換?
    我認為還是消費者自己需要附上較多的責任

    徑蕪
  8. Pingback: 2014/02/09 | Sin Talks 原罪語錄

  9. Pingback: 《BACKSPACE 12/7:一周分享總結 》 – techwãve

  10. Pingback: 東西壞了,你是找老闆修理?還是直接丟掉?(上)/城市修理站 | Feel More 減法生活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