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冠毅(東吳大學社工系)
對於我來說,社區踏查、訪談、與店家建立關係,這一切的行動與嘗試,對我是一項又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經驗與過程,在踏查前,我的心中有著許多的疑問與不安,但同時自己心中也明瞭,這一次的踏查經驗,將帶給我許多意外的收穫與成長。

我記得,第一間踏入的店家是間汽車美容店,徒步前來的我,剛開始上前詢問時,並沒有非常順利,忙碌的老闆娘對我無多加搭理,態度也略嫌冷淡,也許是因為我並沒有開車前來,所以也不像是一位潛在客戶,而當我假裝成了自己是一位潛在顧客時,才成功地拿到了名片以及談話機會,在離開汽車美容廠的當下,其實也想到大雄說的,把一件自己想要修的東西拿去給店家,用顧客的身分,可以更容易打進與老闆間彼此的關係。
因此,我立馬決定騎上自己的機車,沿著街頭,在社區中打轉著,尋找著看似有故事的維修店家,在找尋一段時間後,也順利找到了一間不是連鎖的機車行老店,把機車牽去換了機油,這位老闆是為沉默寡言的師傅,10坪大的店鋪中,老闆蹲在地上專注地為手中的機車重新燃起生命,在一旁端倪一會的我,也決定試著開啟話題,而當我開始嘗試跟老闆打開話題後,出乎我意料的,老闆很願意與我閒聊,抱怨了許多事情,也向我聊了一些自己的狀態,算是讓我有一場很意外的收穫,而在機車維修與換油的過程中,老闆讓我感受到的是他也許是一位很老實的人,像我那幾天常常方向燈跟頭燈都無法亮起,拿給老闆看了一下,就馬上判斷可能是鑰匙孔接觸不良,拿了一些黃油噴在我的鑰匙孔後,就要我再試試看,跟我說現在要換鑰匙座不划算,這問題可能這樣就能修好了,會浪費錢,不划算,最後連幫我檢修的錢也沒有收。
而在離開店家後,當下的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今天在另外一間店,老闆會這樣錯過賺一筆的機會嗎 ? 在我兼差幫忙做水電的日子裡,總會不時聽到朋友說一些師傅到施工現場坑屋主的故事,這種以專業來敲詐的事情聽過太多太多了,但這位老師傅做的事情卻是我意想不到的,這其實也讓我對這位老闆的生命故事起了一些好奇,又或者是說,這又會不會是老一輩的師傅所擁有的堅持與文化 ? 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我也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更認識這位老師傅、老老闆。












來自工作坊更多的踏查發現
▷ 我們在星期六早上8點,但因為太早去了,很多店家都沒有營業,後來到9:30後才開始有店家開門
(陳羿瑄、陳奕勳)
▷ 在市場的暗巷裡面,有一些店家藏得很隱密,要向附近的攤商詢問之後才知道在哪,甚至有一間維修店,一戶還有兩個門牌,真的不好找,但市場裡面其實沒有想像的多家。(陳羿瑄)
▷ 詢問過很多家具行都沒有維修家具的服務,都只有賣,在市場中較多的,也都是修衣服與修皮鞋的店。(陳羿瑄)
▷ 那天有去到一間通訊行有招牌,沒想到已經倒了,現在是彩劵行,裡面是婦產科。(周佳君)
來自修理站的補充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往往來自不了解,拜訪親友會帶上伴手禮,拜訪修理師傅時隨手帶上一件壞物品,就是最好的破冰禮物!跟師傅的交流從討論物品開始,也能從師傅身上學習到最寶貴的製造與維修知識!愛物惜物者,皆是同溫層裡的好友!